继“西气东输”后,我国还要建设2万多千米的跨国输气管线和支线。这些工程大约需要2万多只大口径管线球阀和中小口径球阀、平板阀;还将建设10~20个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新建、改扩建一批80万~100万吨级大型乙烯装置,已批和待批的50万~60万吨/年大型PTA装置也有十几套,这将为阀门行业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型化肥和合成氨装置的建设同样将为阀门制造业提供机遇;另外煤直接液化很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由于煤直接液化工艺介质工作温度高、压力高、固体颗粒含量高,对阀门有很高的要求,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市场。
由于我国国内阀门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好多高参数、高温高压、高磅级的关键阀门原一直依赖进口,为了力促阀门国产化,在国务院下达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后,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作出的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要求,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一起,部署制订了相关领域重大装备的阀门国产化方案,并多次与有关部门协调,如今阀门国产化在国内阀门行业已形成共识。
国务院在下达《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后,带动装备制造业全面振兴。为此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通协等国家有关部门早就提出争取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逐步实现重大装备阀门国产化的计划,其中提出实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关键阀门、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阀门国产化等,通过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开发,并在法规和政策上给予了许多优惠,于是相关阀门企业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国家做好阀门国产化工作。上下形成共识,阀门国产化取得了可喜进展。
据协会专家先容,在开发这些阀门新品时,应正视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开发长输管线大口径整体球阀应采用整体焊接技术;为进步阀门密封面耐侵蚀和耐冲蚀性,少数厂家已开始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碳化钨工艺,同时应正视采用纳米级材料对密封面涂覆改性,及激光熔覆工艺技术的研制。此外,多年来在阀门行业应用的钴铬钨等离子送丝自动堆焊工艺应继承推广以取代手工焊,确保阀门密封面的质量;为实现工程装置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应加强智能型电动、液动传动装置阀门的开发;加快研制新的传动方式如磁力传动,开发新型密闭式磁力传动阀门系列,消除阀杆与填料之间的漏点,使之合用于易燃、易爆、有毒、侵蚀性介质和要求锁定、避免误操纵的管线上。
中国球体阀门的制造工艺水平主要体现在:铸造方面、锻造方面、热处理方面和机械加工方面等四个方面:
铸造方面:国外铸件为冲天炉加电炉双联,铸钢为电炉加精炼。金属液质量高,化学成分稳定,造型为树脂砂,潮膜自动线或机械造型(机械化造型约占50%)多数为微机控制,设备先进,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清砂手段较好。锻造方面:国外大多数采用模锻,并已经采用多向模锻和闭合膜锻。锻件质量高,材料利用率最高可达95%。